DeepSeek 团队:本土年轻高潜,淡化职级自由创新
大象新闻记者 王海妹
国产AI应用崛起时刻!DeepSeek在1月27日超越ChatGPT,登顶苹果中国区APP免费榜。在 AI 大模型的激烈竞争中,中国新锐团队DeepSeek 以其独特的构成和特点脱颖而出。

据大象新闻了解,DeepSeek成立于2023年5月,创始人梁文锋,“八十年代在广东一个五线城市长大”,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业内口碑称,这是一位极致的80后技术理想主义者,每天就是“看论文,写代码,参与小组讨论”。

(央视新闻截图,左一梁文锋)
整个DeepSeek团队规模不大,不到 140 人,但 “人才密度” 极高,成员多是来自清华、北大、北航等顶尖高校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读生以及硕士生。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没有“海归”,完全本土人才。成员们普遍具有强大的学术背景和科研能力,邵智宏在微软研究院的实习经历、朱琪豪发表的多篇顶级论文就是很好的例证。
DeepSeek 团队创始人梁文锋秉持 “看能力,不看经验” 的理念,“选人的标准一直都是热爱和好奇心”,这吸引了大量年轻高潜人才,让众多 35 岁以下、工作经验不超五年的年轻人有充分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团队管理上,梁文锋采用扁平化管理,淡化职级,鼓励自由讨论和创新,成员依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并自由组队。团队内部协作高效,分工明确。
DeepSeek 独特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为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人物目标完全自下而上的模式,自然分工,不前置分工,每个人都能依自身兴趣和想法自由探索。当一个有潜力的构想出现时,公司会自上而下调配资源。而且,成员对资源和人员的调动不设上限,不存在层级和跨部门的限制,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灵活调用。

梁文锋金句:
“我们创新缺的肯定不是资本,而是缺乏信心以及不知道怎么组织高密度的人才实现有效的创新。”
“对顶级人才吸引最大的,肯定是去解决世界上最难的问题。”
“创新不完全是商业驱动的,还需要好奇心和创造欲。”
“开源更像一个文化行为,而非商业行为。给予其实是一种额外的荣誉。一个公司这么做也会有文化的吸引力。”
“我经常思考的是,一个东西能不能让社会的运行效率变高,以及你能否在它的产业分工链条上找到擅长的位置。只要终局是让社会效率更高,就是成立的。”
“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更依赖硬核技术的创新。当很多人发现过去赚快钱很可能来自时代运气,就会更愿意俯身去做真正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