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扫码乱象涉嫌违法,人民日报评论员:提升扫码消费的服务体验
扫码消费如何不“扫兴”?前不久,一项关于二维码生活场景应用情况的调查,引发关注和思考。调查显示,扫码消费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也为餐饮、文旅等产业的提质增效带来新契机。但同时,强制关注、夹杂广告、操作繁琐等问题,让消费者深受困扰。
扫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消费体验,而且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在点餐方式上,消费者应享有充分的选择权,既可选择人工点餐,也可选择扫码点餐;又如,扫码支付中过度收集性别、手机号、生日甚至身份证号等与消费服务无关的数据,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再如,“诱导精准定位”“关联搭售”“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等不合理限制,违反了《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要杜绝扫码乱象,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以更强有力的监管举措,将法律法规落实落细。(人民日报)
扫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消费体验,而且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在点餐方式上,消费者应享有充分的选择权,既可选择人工点餐,也可选择扫码点餐;又如,扫码支付中过度收集性别、手机号、生日甚至身份证号等与消费服务无关的数据,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再如,“诱导精准定位”“关联搭售”“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等不合理限制,违反了《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要杜绝扫码乱象,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以更强有力的监管举措,将法律法规落实落细。(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