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哭穷,下单就能便宜?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9日 09:30
Author新闻播报
前几年,网络上流行炫富,但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哭穷。
最近,你看手机有没有被这样的评论刷屏过。像什么“机票太贵,不去了”,又或者“没钱了,破产了,饿了三天”,甚至还有直接威胁恐吓的,“不降价就马上卸载某 APP”……
总之,就是各种花式哭穷,不仅幽默诙谐,还直击人心。言语中透露出自己一年到头,挣点钱有多不容易,奉劝各大平台不要欺人太甚,再涨价就统统删除。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群年轻人在集体搞抽象。其实,这是一种对抗大数据“杀熟”的策略,主打一个“用魔法打败魔法”。
大数据不是一监测到你要出门就偷偷涨价嘛,那就多刷不去,反向给大数据洗脑,看它还怎么杀熟?
年轻人反向驯服算法 
事情的起因是,有网友嫌弃机票贵得离谱,就对着手机不停抱怨,还忍不住跑到各平台评论区反复吐槽“机票太贵,根本买不起”。
结果,一顿操作之后,大数据好像被反向驯化了。自己的人设似乎从“坐飞机说走就走的都市精英”变成了“有特价机票才敢出去玩一次的穷苦打工人”。等过一阵子再搜机票,奇迹发生了,价格怒降 2000 大洋,低价机票美美到手。
Image 8
于是,#评论区哭穷,下单能便宜#的话题很快就上了热搜。大家都开始跟风去评论,拼命展示自己有多穷苦,跪求各大平台给点便宜东西,最好是 0.01 元就能带回家那种。
Image 10
赛博哭穷的做法,看似玄乎,又有些滑稽,但居然不少人真用这招把机票价格打下来了。还有一些人卸载了 APP,过几天再装回去,平台就乖乖送上大额优惠券。
Image 12
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帖子教大家怎么通过“假装生气”、“立穷鬼人设”来薅羊毛。
那反复评论、发帖哭穷,真的能骗过大数据吗?
其实,这只不过是幸存者偏差罢了,“反向驯化”即便有用,效果恐怕也有限。
现在年轻人以小聪明来对付大数据杀熟,与其说是为了省点钱,不如说是向恶意算法表达一种反感和无奈。
Image 17
算法,还是算计? 
如今,发达的网络背后,每个人都在裸奔,总感觉有人在偷偷监视我们。
无论是电商平台的猜你喜欢,还是音乐、视频 APP 的日推,又或者是新闻客户端的信息流推送,都是好像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一样,精准的让人细思极恐。
甚至会产生一种自己时刻被“监听”的错觉,上一 秒刚和朋友说想买什么,下一秒打开购物软件 ,相关产品就蹦出来了。 有时候,只是在心里想一下晚上吃什么,刷短视频也会刷到相关餐厅的团购,真是活见 鬼了。 
其实,这并不是“被迫害妄想症”发作,背后确实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你,那就是“算法大数据”。 
现在谁手机里没有几十个 APP 打底,但是每安装一个应用程序,都会给自己留下一连串的“ 电子脚印 ”。没完没了的授权,干个什么都必须绑定手机号。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用自己的隐私来换使用权。 
然而,一个软件用的时间越久,它就会越懂你。 知道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害怕什么,对你的了解程度丝毫不亚于亲妈。 
因为它们背后的企业会利用大数据,分析你的每一次购买行为、偏好和需求。再通过收集你的各种数据和浏览行为等, 给每个人贴上不同的“标签”,为下一步的“精准收割”和“杀熟”做准备。 
Image 26
大数据那是懂你吗?分明就是馋你的钱包。 平台会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自动推荐产品,如果你平时偏爱高端货,同一件商品,你搜索结果可能就比别人贵;如果你经常住五星级酒店,首页推送的都是价格偏高的房源。看似人性化,实际上是算法在“ 看人下菜碟”。 
而且更气人的是, 越是老用户,越容易被“宰”。说白了就是你买得多、用得久,反而比新用户花的钱更多。 
比如, 外卖平台的红包优惠力度,会随着使用次数减少;还有人吐槽买电影票的时候,用普通账号甚至比会员账号便宜;机票价格也是一样,如果 用新手机号搜索,往往会更实惠; 同样的路程,人人打车,价都不同…… 
Image 30
大数据杀熟,越来越花样百出,为了应对,大家也是煞费苦心。比如,时刻清缓存,用隐身模式,有人为了 让算法“无处可寻”,手机里只下载通讯类 APP,看视频和网购只选择网页版。 就连用户名和头像也直接去个性化,混入了神秘的 momo 大军。还有最近这波评论区“哭穷潮”…… 
Image 32
但这些方法只能说“治标不治本”,平台的算法早就“聪明”过头了。就算你装穷,它也可能很快就识破,通过其他行为判断出你的“真实人设”,不会轻易上当。甚至引发跟进和更精准推送。
说不定,这种“反向驯化”时间长了,只会让算法更精明,到时候被算计的还是自己。
算法作恶,谁的错? 
算法操之于人, 背后是人性的博弈,折射的是平台价值选择。但遗憾的是,没有哪个平台不是贪婪的。人性和商业的准则,往往会共同把它推上恶的一边 。 
各大外卖平台向来都以“算法”见长,精准控制每一个骑手,让他们 越跑越快。一旦达不到系统要求就扣钱。所以,许多骑手常常 为了一毛钱而拼命,闯红灯、逆行、超速等行为屡见不鲜。 
被算法困住的不只有骑手,还是有商家。当你效益提高的时候,算法就适当控制你的推荐量,提高你的佣金;当你生意快黄的时候,又会变着法给点补贴,给点希望。反正,算法就是让大家永远保持一个苟延残喘的状态,“生命不息,拼命不止”。
当然,算法也不会放过用户,除了千方百计让你着魔上瘾、欲罢不能,还有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大数据杀熟。其实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信息不对等,平台对你了如指掌,可以精准定价,而你却对它的算法一无所知。
好在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拳出击了,将重点整治大数据“杀熟”乱象,严禁利用算法进行差异化定价。连带着信息茧房、诱导沉迷等问题都要大力整治。恐怕平台以后再利用算法搞一些小动作,只会越来越难。
Image 41
在重重压力之下,有些外卖平台也终于开始回头是岸,举起了“算法向善”的大旗。 
表示将取消骑手超时扣款,推动从负向处罚向正向激励的转变。虽然结果还不知道怎么样,这起码是一个好的转变。 
Image 44
科技向善,算法向上 
其实,技术并本身是中立的,算法没有好坏。它确实容易导致信息茧房,但也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如今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听中科院士、各大名校教授在线讲课,彻底打破了知识边界。而算法高效的信息匹配机制,也影响了科普的创作方式。无论是弦理论那样的硬核知识,还是甲骨文这种冷门决绝学,都从高高在上变成了现在人人听得懂。 
从夏天的淄博,到冬天的哈尔滨,各大文旅号通过推荐算法,将流量转化为  GDP。还有很多信息闭塞的乡村,虽然资源丰富,但很难变现。算法看见了他们,给他们引来了全国各地的顾客,带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更重要的是,算法不分高低贵贱,普通人也可以被关注,甚至能拯救无数家庭。最近,“五个小超人的爸爸”账号牵动着全网的心。5 人都是儿童罕见病患者的爸爸,面对病魔,他们携手并肩,穿上裙子,剃去光头,直播跳舞求援,已经筹集百万善款。 
只有真正的科技向善,算法向上,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Image 51
还是那句话,“工具本身无罪,罪在于使用它的人”。算法这把双刃剑,用得好是数字社会发展的加速器,用不好就是网络生态的破坏者。我们普通人虽然难以改变大数据的潜规则,但可以时刻保持清醒和判断力,尽量不要让自己迷失在算法里,被平台牵着鼻子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科技狐”(ID:kejihutv)
产品
缤商APP用户后台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加入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合作:135-8566-0971
客服:021-61673695
邮箱:support@bincial.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御桥路1220弄3号
DownloadAPP
视频号
WeChat
公众号
抖音
快手
Copyright© 上海播知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301298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