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人数再创新高,房企还值得加入吗?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5日 10:53
Author络圈看点
眼下严峻的就业形势,相信很多人都有感触。
一方面是人多了。今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有1179万人,预计明年将到达1186万人,刷新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是岗位少了。吸纳就业主力军的互联网和房地产都进入调整期。 
最近,粉丝问的最多的问题是:房企还值得加入吗?
如果看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的表象,暴雷、裁员、降薪,似乎都说明一个问题: 地产有风险,入职需谨慎 。 
但如果拨开这些表象仔细看,房地产行业的前景还是巨大的: 
那些具备碾压性优势的头部房企,具备了穿越周期的能力,仍将会是招聘市场上的香饽饽。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房企校招这件事,也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与艳姐分享您的看法和观点。 
行业还在深度调整,不过9月底以来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市场虽然有所回暖,但房企间的分化非常明显: 头部房企销售额正在快速恢复 。 
克而瑞发布的10月房企操盘销售数据显示,排名第1、第2的中海、保利发展一个月卖超380亿,环比涨幅分别为121%、96%;华润置地卖了278亿,涨幅也达到83%,排名上升到第3位。 
TOP30房企中,10月销售额同比上涨的有18家,有12家继续下跌。 
Image 10
10月房企操盘金额排名(数据来源克而瑞) 
头部房企的表现要明显好于其他房企。 
房企不仅在业绩上出现分化,在校招方面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 今年启动秋季校招的知名房企大约有20家左右,比去年少了一半还多,目前还在逆势做校招的房企大致有以下几类: 
①以华润为代表的市场化央国企; 
这类房企一方面是因为央国企身份,每年有校招指标,另一方面是房开业务发展比较稳健,多元业务也处于上升期,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像华润置地的“百匠新人”项目,覆盖10几个城市,岗位包括财务、成本、工程、营销、运用等类别,特别是它的商业板块招商运营岗位今年的需求量非常大。 
像中海地产的“海之子”项目,覆盖20多个城市,提供投拓、工程、财务、设计、营销等20多个岗位。 
②以绿城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绿城这几年发展非常稳健,今年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地不少项目都实现了热销,也拿了不少优质项目,对优秀人才也有不少需求。 
绿城的“同道人”项目 ,这次提供产品管理、品牌营销、职能管理3大类超13个细分职能的岗位,岗位需求近300个。 
③以龙湖为代表的优质民营房企; 
民营房企今年大多暂停了校招,但龙湖是今年最早启动校招的房企,并在逆势之下开启了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校招:线下宣讲会覆盖全国超30所高校, 龙湖的“仕官生”项目 ,今年提供出地产开发、商业管理、资产管理、物业管理、智慧营造、数科以及职能类的7大类近50个细分职能岗位。 
另外龙湖的“点将生”、“绽放生”也都启动了类似的校招计划。从规模上看,龙湖提供的岗位在民营房企中是最多的。 
④以太古为代表的港资房企; 
港资房企一向比较稳健,毕竟经历过市场周期的锤炼,在业务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像太古地产的“商业地产人才计划”,今年就提供招商运营及市场、工程、项目管理、数字化及信息技术、业务发展等5大类岗位,覆盖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高量级城市。 
所以回答粉丝的那个问题, 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 
而哪些房企还能活下去、活得好? 
TOP10房企中,在一众央国企之外,龙湖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龙湖是到今天还能活得不错的那家,甚至会成为第一个穿越周期,活在未来的民营房企。 
艳姐判断龙湖之所以会成为第一个穿越周期的民营房企,是因为在行业内,“长期主义”早已成为龙湖的标签。 
如何理解龙湖的长期主义?早在13年前,龙湖创始人就做了总结: 
“穿越周期并不是说龙湖有眼光,因为未来是模糊的、看不清楚的,在看不清楚的时候,靠原则、靠底线思维才可以走得长远。这就是龙湖的长期主义!” 
再回头看龙湖这31年的发展脉络,长期主义的战略哲学,一直刻在龙湖的企业基因里。 
仔细看的话,会发现龙湖的每一个动作都很有前瞻性,也都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所以,在目前行业持续下行、房企亏损面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超前战略、长期主义,让龙湖练就了穿越周期的底气: 
①销售规模稳居第一梯队。 
1-10月,龙湖市场合约销售849亿,行业排名第10;权益销售574.2亿,行业第9,是TOP10房企中仅有的民营房企。 
②民营房企中盈利规模第一。 
上半年龙湖实现归母净利58.66亿,行业排名第3,仅次于中海和华润置地,民营房企中排名第1。 
不仅如此,龙湖的盈利表现要远超多数头部房企,在行业内足够亮眼。 
③非房开业务利润占比第一个超80%的头部房企。 
上半年龙湖营收468.6亿,其中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131亿;运营及服务业务以28%的营收,贡献了超80%的核心权益净利润。 在行业大多数企业还在赚“今天的钱”的时候,龙湖已经开始在赚“明天的钱”了 。   
④在2026年底前无境外债券到期。 
龙湖内部一直有一个铁律:时刻保持低杠杆、安全现金流。 
2024年上半年末,龙湖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下降至58.6%,有息负债下降至1874.2亿,平均借贷成本下降至4.16%,平均贷款年限拉长至9.19年。 
持续压降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财务比龙湖还要稳健的房企,一只手能数的过来 。 
艳姐认为,多航道发力的龙湖正无限接近“房东模式”,也将成为行业内首个成功穿越周期的民营房企。 
说到校招,就离不开行业内一直会说到的“校招老3家”: 
中海、万科、龙湖。 
万科是混合所有制房企,中海是央企,而龙湖是民营房企。虽然这些房企性质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把人才培养体系做到极致。 
这3家房企一直在打磨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行业的很多高管都是这3家房企的校招管培生出身。 
像中海的“海之子” 项目 ,大概起步于2000年,主要面向地产开发和商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可以说是行业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人才品牌。 
在中海内部,“海之子”的定位是成为综合管理精英、中海地产人才梯队的主力军、不动产开发运营的“行业英才”。所以他们的招聘门槛非常高,基本都是国内国外的知名高校毕业生。 
成为“海之子”后,中海会通过“3+S”培养体系来提升他们的能力:启航班、护航营、锤炼坊,以及集中轮岗、集中培训、本岗深耕等。 
中海对“海之子”非常重视,每一届的海之子起航开班仪式上,中海的全体高管都会亲自出席并授课。 
Image 56
中海“海之子”启航班开班仪式 
目前中海已累计招募“海之子”超4000人,“海之子”也成为中海人才的顶梁柱: 
特别是现任的中海地产行政总裁张智超,就是2001年的海之子管培生。 
像 龙湖的“仕官生” 计划,起步于2004年,与很多企业批量招聘、大浪淘沙的用人模式不同,龙湖奉行精英招聘理念 ,所以“仕官生”从一开始的选拔就非常严格:瞄准国内或者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生。 
这项培养计划是龙湖专门为校招生量身定做的早期发展计划,为期24个月,龙湖为其制定了完善的成长路径图:希望仕官生用2-3年成长为一线管理者,4-5年成为关键岗位管理者,促进龙湖内部造血机制的形成。 
这意味着,在龙湖最快4年就可以走上“领导”岗位。 
这项计划还按照“70-20-10”原则,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 
70%来自工作本身: 给予“仕官生”有挑战性的工作,大胆任用表现拔尖的人员,给他们充分的试错机会。 
20%来自有好的师傅: 以“入职引导人”的制度给每位“仕官生”指派业务经验丰富和带人能力强的引导人,并且每位入职引导人也要接受针对性的培训。 
10%来自课堂培训及各种讨论: “仕官生”入职的前2年里,会接受集团及各个业务板块和职能针对性训练营,也会阶段性参加各类经验分享会。 
Image 67
龙湖“仕官生”集训 
龙湖对仕官生的培养,就是鼓励他们打开航道全局视野,批量打造面向未来的商业领袖,成为企业或行业的中流砥柱。 龙湖的仕官生校招体系,也是龙湖人才来源的重要渠道。 
仕官生计划开展二十年以来,龙湖已成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建立起丰富的人才储备。现任高管中,每六人就有一位是仕官生;地区职能负责人及以上的中层管理者中,每五位里面有一位是仕官生;入职3年以上的仕官生,有近8成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 
特别是龙湖的董事会主席陈序平,他就是龙湖第四届仕官生, 从校招生到董事会主席,陈序平仅用了14年 。 
判断一家公司的校招体系到底如何,其实就看校招生能否批量逆袭,有多少校招生成功成为了公司内的中高层或行业内的中坚力量。 
说实话, 如果中海、龙湖没有如此重视校招和完善的培训机制,很难会培养出这么多能力拔尖的管培生和行业人才 。 
也许这些头部标杆房企,一开始的初衷就是将校招生作为可以长期合作的人才,甚至说是公司能够持续发展的财富。 
或许, 这就是他们赋予人才的价值。 
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那就是人才。 
头部标杆房企的人才培养机制,其实 不只是关注人才的成才,还非常细微地感触到他们的微观体感,持续为他们提供向上的情绪价值。 
像在中海内部,他们就提出领潮文化,也就是不断超越、引领趋势、勇立潮头,力争百年基业长青。 
在内部的管理文化上,中海也更多的强调奋斗、担当、超越,要把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长远发展之中。 毕竟是央企, 中海身上承担的很多的使命和责任, 站位格局还是比较高屋建瓴的。 
在员工的福利待遇方面,中海在常规的五险一金外,也会提供企业年金、体检等额外福利。
当然,中海作为央国企,可能跟一些民企有一定距离,但胜在相对稳定,发展势头又不错,在今年的校招中也还是受到不少应届生的追捧。 
在龙湖内部,则是将员工的人文关怀融入到很小的细节。
比如他们非常鲜明的 “反对文化” : 反对下级给上级拎包、开车门、扶电梯、送礼、请吃饭; 反对老婆在产房,自己还在工作岗位上; 反对领导不下班、下属就不敢下班; 甚至内部员工之间,能不叫“总”就不叫“总”……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在内卷已经成为职场潜规则的现在,龙湖喊出了很多员工的心声。 通过这种简单透明的文化导向, 龙湖在内部形成一种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氛围 。 
经济和行业下行面前,每个人都无法幸免,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 
对于应届生来说,投身大行业、选择大企业,无疑是一条可以得到可观薪资、体面身份、无限潜力,以及减少不确定性的最直接途径。 
不管是中海、万科、龙湖,还是其他头部标杆房企,在现在的行业背景下还能一直坐在牌桌旁,其实都是从长期主义视角出发的结果。 
艳姐也相信, 他们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可以与员工共情,也让员工发自内心的愿意与企业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 
未来,包括地产在内的很多行业依然有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 持续向“房东模式”转型的龙湖,依然会是牌桌上的头部玩家之一 。 龙湖,也仍然需要新人,来传承和践行它的长期主义。 
在这样一个变革期,艳姐也期待更多的优秀毕业生,能够与优秀房企一起撬动行业的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产人言”
产品
缤商APP用户后台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加入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合作:135-8566-0971
客服:021-61673695
邮箱:support@bincial.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御桥路1220弄3号
DownloadAPP
视频号
WeChat
公众号
抖音
快手
Copyright© 上海播知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301298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