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老小区加装电梯后谁来维护?代表建议物业作为后续责任主体
发布时间:2024年2月5日 17:24
Author络圈看点
Image 0
位于汶水东路的东方公寓是上海虹口区首批加装电梯的老公房。 陈梦泽 摄

老旧公房加装电梯作为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一项民心工程,上海经过几年的不断推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解决了许多社区“悬空老人”和行动不便人群的下楼难题。

但是随着全市电梯加装的数量越来越多、使用年限逐步增加,甚至出现无物业管理、无维修保养、无维修资金的“三无”电梯,如何通过系统性的保障,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可持续成为了亟需提前谋划思考的现实问题。

今年上海两会,来自基层的上海市人大代表、杨浦区殷行街道党工委书记邱红带来了一份《关于对老旧公房加装电梯加强系统性保障的建议》。

邱红介绍,目前对加梯后续管理责任不够明确。随着加装电梯的完成,电梯本身已经成为住宅的一部分,但是却没有明确规定纳入小区物业统一管理,实践中处于质保期的电梯如果发生故障还能够找到代建单位负责,然而随着电梯工程质保期结束,如果物业公司不能及时接续管理,加装电梯的后续管理只能全部承担在业委会身上,由于其专业能力不足,无法及时排查、发现电梯土建及设备的质量问题,或即使发现问题也无处委托维修,给小区业主带来安全隐患。

由于加梯补贴政策的宣传,居民往往会将加装电梯认为是一项政府兜底保障的工作。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居民更是将政府前期鼓励加梯和会托底保障建立了必然关联。一旦电梯维修产生较大费用,往往还是习惯于希望政府支持,如果诉求难以满足,心理预期出现落差。

此外,目前小区内加装电梯对应多家实施主体及使用单位,日常管理制度及巡查、演练沦为形式,难以履行电梯管理义务。且同一区域内电梯监管部门对应多家电梯使用及维保单位,增加了监管部门工作难度。

邱红通过调查走访发现,部分以业委会申请登记的电梯,由于没有电梯中控监控室,没有固定的值班人员,更没有24小时专人值守,当电梯发生设备故障,尤其出现电梯困人情况时,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快速响应,维保单位或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赴现场,容易引发电梯安全事故。

因此,邱红建议市房管局等部门针对未来老旧公房加装电梯运维提前谋划,研究系统性的政策措施,为指导加装电梯工作做好“后半篇”文章打下基础。

在责任主体方面,邱红建议明确由物业公司作为加装电梯后续使用的管理责任主体,指导物业公司主动对接代为履行管理责任,积极参与电梯日常保洁、日常管理及维护维修工作。

在完善长效运行机制方面,邱红提出在明确责任主体后,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加装后接管使用单位责任主体可提前建立“物业+专业维保”的共管模式,也可专门开设用于后加装电梯的管理账户,用于电梯维保及公共维修、更新。

引入智慧化监管平台也是精细化治理的良策。邱红建议,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依托电梯综合大数据管理平台,将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监管单位串联,数据实时同步,并对接电梯救援站点,提升电梯救援应急速度。推动无纸化维保记录,维保定位打卡等技术,避免低价竞争带来的虚假维保、层层转包等现象带来的安全管理隐患。

白浪 制图
产品
缤商APP用户后台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加入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合作:135-8566-0971
客服:021-61673695
邮箱:support@bincial.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御桥路1220弄3号
DownloadAPP
视频号
WeChat
公众号
抖音
快手
Copyright© 上海播知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3012989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