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建议制定《上海市预制菜管理条例》
预制菜能不能进校园,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但什么是预制菜?如果标准统一,监管到位,是否能减少家长和社会的顾虑?
1月26日,在上海市第十六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上,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获悉,预制菜安全成为代表们关注的议题。15名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建议尽快制定《上海市预制菜管理条例》。市人大代表韩奕奕还建议加强校园预制菜监管和评估,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午餐选择。
飞速发展,担心安全
这份“关于尽速制定《上海市预制菜管理条例》的议案”,由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百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钱翊樑领衔,14名人大代表与之联名。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5000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一万亿元。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既顺应了消费者对美食的多元需求,也推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2023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也提出,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可以预料,预制菜的发展前景广阔。
但应该注意到,预制菜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因为新鲜度、防腐剂、重油重盐高糖等话题广受关注。预制菜配送到校园,众多家长也普遍会担心安全与营养的问题。预制菜涉及从产地到餐桌的诸多环节,包括原材料生产、加工储藏、生产过程、冷链保鲜、原料配比、营养元素、食品添加剂使用、微生物控制、标签标识管理等,预制菜的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难免对预制菜食品安全产生疑虑。
标准缺失,存在短板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理化分析科科长韩奕奕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及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的建议》。韩奕奕在其中直言,当前,预制菜的供应链监管不到位,标准规范配套性不强。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于今年1月出台了《上海市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明确了本市范围内8大类23小类食品纳入预制菜范围,速冻、冷冻、冷藏、常温预制菜确认了相应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及审查依据,特别增设“其他食品:非即食冷藏预制菜”品种明细,助力本市率先实现预制菜全品类产品的准产落地,为引领行业良性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针对预制菜生产加工技术、原料质量要求、冷链储运、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等方面的标准或规范还是空白较多,在产品标准、新工艺技术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
人大代表建议:加强校园预制菜监管和评估
鉴于预制菜的发展如此迅速,联名议案建议尽速制定关于预制菜的地方性法规,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作为《上海市预制菜管理条例》的上位法,是制定《上海市预制菜管理条例》的基础。议案指出,该条例应该对预制菜的定义及范围,准入门槛,对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单位的特别规定等11个方面进行明确界定。
同时,韩奕奕还建议强化预制菜供应链安全监管力度,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化原料基地及品牌建设。
在书面建议中,韩奕奕尤其呼吁加强校园预制菜监管和评估。其指出,预制菜批量进入学生用餐供应链,大规模进入学校之类的公益民生领域,应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也需多听听社会大众民意,努力做到安全性和科学营养有全方位保障。
至于学校,则应透明信息公示,公开预制菜的成分和营养信息,以确保家长们了解孩子们所食用的食物。同时,也可以公开生产工厂的卫生情况,提升家长们的信心。
在供应商合作方面,学校应与供应预制菜的厂家建立合作关系,要求他们提供符合健康标准的产品。定期检查工厂,确保食品卫生合格。
在多元选择方面,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午餐选择,包括传统餐饮和素食等,以满足不同家庭和学生的口味和饮食习惯。
在家长参与方面,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决策过程,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以确保决策更加符合学生和家长的期望。
白浪 制图
1月26日,在上海市第十六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上,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获悉,预制菜安全成为代表们关注的议题。15名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建议尽快制定《上海市预制菜管理条例》。市人大代表韩奕奕还建议加强校园预制菜监管和评估,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午餐选择。
飞速发展,担心安全
这份“关于尽速制定《上海市预制菜管理条例》的议案”,由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百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钱翊樑领衔,14名人大代表与之联名。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5000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一万亿元。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既顺应了消费者对美食的多元需求,也推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2023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也提出,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可以预料,预制菜的发展前景广阔。
但应该注意到,预制菜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因为新鲜度、防腐剂、重油重盐高糖等话题广受关注。预制菜配送到校园,众多家长也普遍会担心安全与营养的问题。预制菜涉及从产地到餐桌的诸多环节,包括原材料生产、加工储藏、生产过程、冷链保鲜、原料配比、营养元素、食品添加剂使用、微生物控制、标签标识管理等,预制菜的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难免对预制菜食品安全产生疑虑。
标准缺失,存在短板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理化分析科科长韩奕奕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及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的建议》。韩奕奕在其中直言,当前,预制菜的供应链监管不到位,标准规范配套性不强。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于今年1月出台了《上海市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明确了本市范围内8大类23小类食品纳入预制菜范围,速冻、冷冻、冷藏、常温预制菜确认了相应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及审查依据,特别增设“其他食品:非即食冷藏预制菜”品种明细,助力本市率先实现预制菜全品类产品的准产落地,为引领行业良性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针对预制菜生产加工技术、原料质量要求、冷链储运、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等方面的标准或规范还是空白较多,在产品标准、新工艺技术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
人大代表建议:加强校园预制菜监管和评估
鉴于预制菜的发展如此迅速,联名议案建议尽速制定关于预制菜的地方性法规,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作为《上海市预制菜管理条例》的上位法,是制定《上海市预制菜管理条例》的基础。议案指出,该条例应该对预制菜的定义及范围,准入门槛,对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单位的特别规定等11个方面进行明确界定。
同时,韩奕奕还建议强化预制菜供应链安全监管力度,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化原料基地及品牌建设。
在书面建议中,韩奕奕尤其呼吁加强校园预制菜监管和评估。其指出,预制菜批量进入学生用餐供应链,大规模进入学校之类的公益民生领域,应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也需多听听社会大众民意,努力做到安全性和科学营养有全方位保障。
至于学校,则应透明信息公示,公开预制菜的成分和营养信息,以确保家长们了解孩子们所食用的食物。同时,也可以公开生产工厂的卫生情况,提升家长们的信心。
在供应商合作方面,学校应与供应预制菜的厂家建立合作关系,要求他们提供符合健康标准的产品。定期检查工厂,确保食品卫生合格。
在多元选择方面,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午餐选择,包括传统餐饮和素食等,以满足不同家庭和学生的口味和饮食习惯。
在家长参与方面,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决策过程,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以确保决策更加符合学生和家长的期望。
白浪 制图


